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街道动态 >>详细 |
青春风采照进“李家·家里”的幸福新社区
|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李家街道
【关闭】
|
“张阿姨,我来看您啦!”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姜可心轻叩开锦云社区独居老人的家门,整理药箱、调试智能血压仪的动作行云流水,这位“小Li管家团”片区长的工作簿上,早已写满与这片楼栋的温情约定。作为“幸福Li”幸福新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锦云社区将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密码编入到基层治理当中,让青春力量化作托举“一老一小”的温暖支点,三月春风正酿成四季常驻的社区温度。 从“网格细化”到“服务入微” 小Li管家团实现治理突围。面对辖区“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复杂多元,传统网格“一对多”的服务困境,锦云社区以党建引领破题,将10个网格细化为19个楼栋片区,每个片区由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挂职片区长,与网格员、楼长组成“小Li管家团”,制定“一院一队一策”服务方案。印发《幸福引导册》,明确57项服务清单,大学生们化身“政策翻译官”“科技辅导员”,为老人讲解智能设备使用,带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垃圾分类实验室”。创新与大连理工大学的联建机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实践学分,推动“做好事”从自发行动升级为可持续的价值追求。 从“单向奉献”到“双向成长” 青春力量激活社区生态。在锦云社区,志愿服务正悄然重构社区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结对开展“科普小课堂”,用“热空气上升”“液体压强”等实验诠释“干一行爱一行”的钻研精神;每周三“管家团”走访时,总会在一些老人家中多停留半小时倾听往事,年过九旬的老兵王志学成了最受欢迎的“历史老师”。这种互动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部分青少年自发成立“志愿小记者团”,用童言稚语记录新时代志愿故事;网格党支部韩书记主动请缨,为大学生开设“群众工作方法”的课程,“孩子们教我用手机挂号,我教他们怎么和老人唠家常,这是真正的‘教学相长’。”韩书记笑道。 从“活动盆景”到“治理风景” 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照见未来。锦云社区的实践,为志愿服务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工作中,“小Li管家团”与“待人亲”志愿服务队和上蔡县在连务工人员党委进行有序衔接,协助社区处理调解了20余起矛盾纠纷,街区氛围更加和谐;协调处理环境卫生问题430余件,楼院环境稳步提升;帮助居民代办业务28件,解读政策128次,让居民实现“足不出户,悦享服务”;还有243个残疾人、空巢独居老人等特殊家庭得到了社区的定期定点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当‘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社区就成了情感联结的磁场。”社区党委书记高芳指着19本管家台账说道。这些记录的背后是365天从不间断的温暖接力,在这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变成了融入网格的治理密码,也成为了可触可感的温暖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