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详细 |
区市场监管局探索“1+2+3+4”数智化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
发布日期:2023-09-25
来源:区市场监管局
【关闭】
|
日前,区市场监管局领航打造“智慧型”食品安全监管示范街区——长兴里小吃街,搭建“1+2+3+4”食品安全“数智化”监管框架,用数据“说话”,向广大消费者“亮出真相”“秀出内涵”。 一个智慧系统。整合政府、市场主体、第三方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立足“人在做、数在转、云在算”的监管理念,将长兴里小吃街作为食品安全数智化监管改革试点,定制研发智慧监管系统。系统可提供主体基本信息查阅、监督检查信息录入、整改进度跟进提醒、监管结果公开公示、阳光厨房在线监控等功能。市场监管部门及小吃街主办方利用系统内上传记录的各项数据,可对各商户生产关键控制点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对其进行信用风险星级评价,引导消费者到“红榜店”就餐,倒逼“黑榜店”主动自查自纠,逐步构筑起商户诚信经营、行业规范自律、群众参与监督、政府高效监管的“四位一体”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两个信息平台。建立“食安监管平台”与“食安互动平台”,并在小吃街入口处显著位置设立“公示屏”,将平台信息进行同步展示。“食安监管平台”将广大食客真正想了解的交易数据、溯源数据、厨房监控、监督检查结果等权威、可靠的“内部”信息主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让消费者了解到所品尝的美食所用食材源自哪里、食品质量是否合格、操作过程是否卫生等,切实增强公众信息透明度,让广大消费者真真实实看到并相信食品安全有人在管、管得很好。“食安互动平台”通过触控操作模式,可方便消费者随时搜索了解全部入驻商户的证照许可、信用等级、明厨亮灶等信息,亦可同商户、主办方、监管部门直接“对话”,就食品质量、消费体验等进行满意度反馈或投诉,充分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真正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形成共同维护、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大工程监管。以严控微生物、污染物,严打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为出发点,将温控、食材、添加剂三大食品安全监管重点要素纳入智慧监管系统。温控方面,做好对各商户食材贮存、加工、成品供应等环节的温控指导和检查,每日对检查不合格的商家进行“低星级”公示,确保食品原材料及成品“冷能冷到位、热能热到位”。食材方面,由主办方统一把控各餐饮商户主要食材,追踪公示食品从原材料进货采购到贮存再到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以数智化手段实现设备互联、信息互通。添加剂方面,对各商户添加剂进货来源进行轮播公示,确保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添加剂原料,并承诺在使用过程中准确称量、规范添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端信息共享。在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一户一档”,为各商户开设电子进货台账记录、消毒台账记录、周自查记录填报小程序,经营者在手机端完成数据填报,便可自动生成台账记录,有效防范补填补记、漏记错记等问题。监管部门、主办方的检查结果也可实时推送至商户端、公众端,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管理、合法经营。监管端、主办方端、商户端、公众端“四端”实时信息共享,全面展现食品安全“智”的监管、“治”的力度、“质”的保障。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延伸“智慧食安”触角,指导更多餐饮单位以规范促安全、以智慧带发展,实现食材来源可溯化、监管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公示化、食品安全可视化,推动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政府慧治、企业慧管、群众慧看”的新模式迈进,共同迎接食品安全“数智化”监管“E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