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专项规划 >>详细 |
大连市沙河口区商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发布日期:2021-11-02
来源:区商务局
【关闭】
|
一、“十三五”期间商贸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沙河口区致力于全力推进城区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2015年,沙河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2%;2016年,沙河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5%;2017年,沙河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2%;2018年,沙河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8.3%;2019年,沙河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3.8%。 商贸业总体概况: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沙河口区商贸业发展迅速。两大经济发展核心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和西安路商务商贸区的先发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商所跃居全球最大农产品交易所,中央大道旅游文化购物中心投入使用;两条产业发展带马栏河沿岸发展带和胜利路沿线发展带已形成规模,特色服务功能显现;黑石礁、马栏广场、春柳、五一广场、南沙六大商务商贸服务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重点产业健康发展。西安路宝泰旗舰坊开工建设。中央大道成为大连首家5G商用综合体。冰山慧谷入驻企业143家。大连国家广告产业园同泰园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考核评估。全区已有期货大厦、诺德大厦等3座税收亿元楼宇。全区现代服务业全口径税收贡献率达77%以上。 消费动力持续增强。2019年开展“大连市第二届购物节”“中国服博会”等汇聚人气、拉动消费的节庆活动。西安路商圈、凯德和平广场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额320亿元、26亿元。星海湾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罗斯福广场获评“五星购物中心”。新智联农贸音乐菜市场、倍客优市集、大隐文化街区等夜经济项目投入运营。社区商圈的餐饮、家政、便利店等设施不断完善。 西安路商贸区域不断完善。西安路商业街软硬件环境不断完善,总体呈现网点集聚度高,商业发展繁荣,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公共交通便利等特点,已形成具有较强广域辐射力的现代都市商圈。集聚区共有10余处大型主力商业设施,商业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商圈日均客流量30余万人次,“十三五”期间西安路商务商贸区年均营业额220亿元。集聚区范围内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商务办公、宾馆酒店、金融网点、休闲娱乐、餐饮、居民服务、便利店等业态综合发展,集广域辐射的商业商务功能与周边居民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共有商户5000余家。 中央大道旅游文化购物中心,位于西安路商务商贸集聚区的中心位置,由永嘉集团投资60亿建成的,40万平方米,拥有日均客流量10万人的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身的综合体项目。中央大道旅游文化购物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室内购物廊街和十二大主题广场,已打造出一条浪漫之都的“旅游新动线”,2020年3月正式创建报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立街区营销新概念,重点打造电子街、图书城、倍客优集市、长兴里小吃街等十五条集“逛、吃、 喝、玩、乐”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2049城市目标愿景,紧紧围绕“两先区”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和培育强大创新体系为基本立足点,将发展商贸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持续深化“两区五片一湾线”空间布局,突出特色街区和夜经济发展,完善商圈节点建设,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数字经济、小店经济等新兴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发展后劲明显提高,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区。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要加快高端商贸业向专业化和知识密集化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活性商贸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实现商贸业发展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能级,深化“两区五片一湾线”空间布局,增强中心主城区商业服务功能,推进传统商贸业提质升级,形成“多层次、高增值、强辐射”的商贸业发展体系。十四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健康良性增长。按照提高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要求,坚持优化商贸业产业布局、促进夜经济集聚发展的原则,重点打造西安路商圈、泛星海湾商圈等辐射作用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核心商圈、特色街。合理布局街道商贸商圈节点,依托首店经济、数字经济、小店经济等新兴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全市商贸业发展中心。 三、“十四五”期间商贸业规划 (一)“十四五”期间商贸业产业布局 以完善功能、发展产业、提升环境为导向,全力整合城区商贸业发展资源,深化“两区五片一湾线”空间布局,加快商贸业提质增效,为新时代“大连服务”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1、推动两区连通: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和西安路商务商贸区 星海湾金融商务区要依托大连城市发展总体空间框架,结合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特点,在充分发挥大连商品交易所、百年人寿等金融总部集聚优势,巩固好期货、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地位的前提下,推进蚂蚁金服、瀚信网、京东、淘宝等国内知名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在我区的发展,加快金融要素汇集,创新发展金融产业,打造沙河口区金融科技集聚平台,使金融服务业朝高端化、品质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整合区域内商务楼宇、星级酒店、文化旅游和会展中心等各类资源,强化金融商务区的国际功能集聚与商务服务能级,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务交往平台。 西安路商务商贸区要推动商务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以5G全面商用为契机,鼓励商务商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消费模式与服务方式,丰富西安路商贸商业区内涵,建设高端产业集聚、现代商业发达、文化旅游娱乐功能完善、现代时尚活力的大连市重要的商贸商业中心。持续推进周边特色街巷建设,强化西安路的文化品牌打造,充分利用好西安路商会,形成政府、商会、企业间良性互动的街区组织管理体系,将西安路建设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商务商贸中心。 全力推进两个区域的协调连通发展,丰富解放广场周边业态,以宝泰旗舰坊为节点,以西安路-中山路为轴线,畅通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交通、产业、信息联接,使两区形成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两区”的服务能级,成为“大连服务”的重要承载地。 2、协调五片联动:马栏、南沙、李家、春柳和中山公园片区 马栏片区要加大大业态调整升级的力度,提升马栏广场周边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科研与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创新创业、文化服务等产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南沙片区要依托熟食品市场、红星美凯龙、幸福家居世界等专业市场,按照“建设大市场、商品大流通”的思路,持续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专业市场的发展能级,提升片区商业整体发展水平。 李家片区要牢牢把握旧区改造和工业企业搬迁的重大机遇,引导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商业结构升级,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打造现代化社区购物中心,完善和提升该区域的服务功能。 李家-春柳片区要依托冰山慧谷、和舍艺术工厂、梧桐树院等产业园区,推动片区内特色文化、创意设计、广告传媒、体育产业等多类型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区域人口优势,着力打造沙河口区西北部的商业聚集区。 中山公园片区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影视制作、服装设计、文化交易、研发创意等新兴业态;充分利用楼宇资源,发展法务、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提升发展规模和质量。 3、提升湾线功能:黑石礁-星海湾-马栏河湾线 黑石礁-星海湾-马栏河湾线是沙河口区发展滨海河岸休闲旅游、体现蓝色海洋文化特色的重要承载地,要充分开发利用星海湾线、黑石礁湾线的资源优势,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塑造滨海风情。依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自然博物馆、圣亚海洋世界、星海湾游艇码头、海水浴场等资源,构建创意文化、旅游休闲、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项目于一体的文旅商业湾线。 (二)“十四五”商贸业主要发展措施 推动传统商务商贸业改革创新,积极促进“供应链+互联网”的商业生态发展,建立社会化、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造集成创新、跨界融合、平台共享的O2O商业生态圈,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不断升级。依托特色街区建设、夜经济建设、首店经济、小店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商贸业能级。 1、商圈经济连通两区,特色街区联动多片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以繁荣沙河口区商业经济为目标,以打造综合商圈和特色商业街(步行街)为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运营,科学化管理、优质化服务,新建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本地消费与吸引外来消费并重,打造一批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的综合商圈和特色商业街(步行街),形成以圈兴街、以街带圈的发展格局。对现有的综合商圈进行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形态,突出特色。 重点打造泛星海湾商圈和西安路商圈2个市级综合商圈,扩大商圈辐射范围,加快宝泰旗舰坊的建设,发挥引流作用,丰富解放广场及马栏河沿线的商业业态,连通星海湾和西安路两大片区。 积极推进省级特色街区的申报,重点打造连通湾线和五个片区的特色街区建设。黑石礁-星海湾-马栏河湾线结合滨海文旅特色,依托星海湾至黑石礁海滨特色,以圣亚海洋世界、星海湾游艇码头、鲸mall等建设海滨文旅特色街区。同时,建设尖山街特色消费楼院,发挥滨海和大学周边优势,带动消费扩展。 建设南沙烧烤一条街、交通大学小吃一条街联动南沙和马栏片区;充分利用冰山慧谷、和舍艺术工厂、梧桐树院等产业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商业配套,合理布局空间,升级餐饮业态,形成文创特色街区联动李家片区和春柳片区;将太原街、胜利路沿线的商业氛围与马栏河运动公园、皇冠假日酒店、赛艇文化交流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相结合,重点打造成仁街商业街、马栏河沿线休闲特色街区。 2、以夜经济建设繁荣街区 按照“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特色街区”的总体思路,整合功能,升级品质、突出“夜经济”街区特色,力争在 “十四五”期间,在区内逐步建立起“夜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形成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形成人气汇集、业态丰富,商业资源和配套服务相融合的新型消费载体,努力形成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全面繁荣、规范有序的“夜经济”发展新局面。重点打造西安路购物夜商圈、星海湾餐饮夜商圈,重点建设黑石礁沿海旅游休闲夜街区、李家创意文化夜经济街区、马栏时尚活力夜街区、和平广场消费体验夜街区等,全力推进夜市场、夜门店建设。 3、以首店经济拉动消费 坚持“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基本思路,引进选取知名品牌和连锁企业进驻我区重点商贸商业区,发展商贸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强自主品牌和商品开发培育,集聚一批餐饮、新零售、文创、大健康产业的首店,发挥“杠杆效应”,打牢“首店经济”基础,积极研究支持“首店经济”的创新制度,为国外新品销售提供便利,为本地品牌创新模式提供绿色通道。 4、以小店经济充实布局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消费者选择,加快小店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升级小店集聚区、赋能创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稳定就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升经济活力为目标,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小店经济发展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促进商业发展集约化、信息化、时尚化、特色化为主线,着力推进街区传统商业转型和新兴商业模式创新,逐步将线路商业街建设为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产业资源特色相适应的国家级小店经济试点区。在一店影响一片,一区带动一城的建设思路下,利用西安路商圈的升级所带来的人流,努力发展后街经济。盘活周边小区的经济生态。在社区内部,鼓励小店复兴、创新、发展,形成社区内循环,满足居民市场生活需求。 5、以数字经济提升品质 培育壮大线上消费,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开展5G商业模式探索,推动传统商务商贸业改革创新,积极促进“供应链+互联网”的商业生态发展。实现商业领域5G全覆盖,推动商业企业与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的深度合作, 推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加大跨境电商平台建设。 6、加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建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在全区合理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平价菜店、连锁生鲜超市、连锁便利店和智慧微菜场。实现区内消费便利均等化。按照大连市相关要求,持续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流通能力建设工作,重视政策的系统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保障区内蔬菜供应稳定,价格低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商贸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商贸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研究,统一指导全区商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商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加快商贸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研究政策措施,协调工作落实,组织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城区商贸业发展。 (二)优化发展新环境。把“助万企”作为优化经济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结合机构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以“助万企”服务平台为主导,推进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的二级平台和以企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为主的三级平台及其子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涵盖行政、金融、法律、财务、商务、信息咨询等各领域的企业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全程服务”。实施“惠聚计划”,促进企业供需有效对接。构筑诚信体系,打造新型信用商业业态。 (三)突出规划引导。根据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商贸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把发展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落实目标责任。科学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项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向商贸业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集聚。 (四)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推进商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专业队伍,引入代理机构,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其他分支机构。 (五)实施项目带动。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带动强、辐射广、效益高、前景好的商贸业重点项目,带动全区商贸业发展。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责任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反映商贸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工作制度,完善商贸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为科学指导商贸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健全科学的商贸业目标考核体系,将商贸业发展作为各街道、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商贸业目标考核制度,把商贸业发展任务、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